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98口|神马午夜91|日本又黄又猛又爽免费视频|99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999

溧陽報恩禪寺

溧陽報恩禪寺一直為我市名剎,舊寺座落在溧城城外黃家村,還有新寺座落在素有江南明珠、綠色仙境之稱的天目湖畔。舊寺古樸、典雅。新寺建在四周山中,林木參天、滿眼染綠。山門外即臨近這煙波浩淼、山回水繞的天目湖,此地湖山景色,確實是一幅令人回腸蕩氣的山水畫卷,更有報恩寺點綴其間,增添無限雄姿。這里是佛家享受清凈的世外桃源,這里又是人間仙境。這座禪寺又座落在天目湖4A級旅游度假區內,除增加了山清水秀的風光外,還增添了宗教圣地的靈氣。新舊兩寺都在1994年始建,新寺用地50市畝,約合33350平方米。

(一)報恩禪寺歷史沿革
1、報恩寺寺史:
報恩寺得名,系取自《佛說心地觀經》和《大方便佛報恩經》中報“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思、三寶恩”。禪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蕭衍天監(公元502-519年)年間,原址在溧城西北50華里處,約在今上興鎮、上沛鎮一帶。盛世建寺,而報恩寺的建立正值佛寺鼎盛時期。南朝宋、齊、梁、陳各代皇帝都篤信佛教,佛教幾乎成了“國教”,梁武帝更信佛教,他曾聲言皇帝也不想做了,愿皈依佛法,出家為僧,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對佛教的推動與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唐代詩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所述可以想見寺宇中崇樓峻閣,高臺寶塔聳入云天的壯觀。報恩寺在唐代武宗李炎會昌 (公元841年.446年)年間廢棄。至北宋哲宗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本縣人高先將報恩禪寺遷至溧城東南的黃家村,這是禪寺遷來至今的一段歷史。南宋時,徽宗趙佶宣和(公元1119年-1125年)年間成為神霄宮,后來又復改為報恩寺,由丞相李綱書寺名匾額。南宋奸相秦檜之兄忠臣秦梓退居溧陽報恩寺旁,于是寺名別稱秦公寺,又因寺近下橋(今作夏橋),故地方人士又俗稱下橋寺。進士出身的秦樺長子秦焴作了《報恩禪寺碑記》,可惜碑記未曾流傳至今。清仁宗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大殿與千佛樓毀于火災。太平軍咸豐年間,據溧陽四年期間(公元1860年-l 864年)報恩寺被拆毀。清德宗光緒《溧陽縣續志》記載:“報恩寺,在秦公橋,毀于兵,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年間住持某建平屋三椽,經大慧僧募建兩進。”重建的報恩寺大殿在抗曰戰爭(公元1937年-1945年)為日寇焚毀,盡為灰燼,僅剩山門外幾十米黃墻,上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寺前有數畝大的一片樹林,林中還有幾座贔屃(俗稱石龜)上載石碑。
建國后,在1951年土地改革中,寺中僧人因需自食其力,參加體力勞動。報恩寺只剩下9間破平房,4個住寺僧人共分得9問屋及地基1.2畝,可耕地2畝。土改后,全縣大部分僧人回家分田分地。寺中有一名僧人就地還俗,參加工作。報恩寺已四十多年沒有開展活動。
報恩寺自天監年間始建至今已歷約1 500年,移至今溧城外黃家村也歷900余年,雖迭遭兵燹后屢建屢毀之舉,仍可謂一座歷中悠久的古剎。

2、民國之后已知報恩寺歷任住持法師
①德輝法師:本邑人,自太成法師由鎮江金山寺派來后,接受住持職責,自己返回上興埠寺廟中,不知何時圓寂。
②太成法師:原籍江蘇如皋市。他是鎮江金山寺住持太滄法師之胞弟。他精于醫術,能行醫、開處方、針灸等,樣樣精通。他研究過卦象,熟悉易經,能看地理風水,曾被無錫大資本家榮德生聘去占卜,被榮氏家族稱為“活神仙”。自文質法師來寺后,便將住持交付于他后,調往常州清涼寺任原職。
③文質法師:本邑南渡人,為人忠厚老實,對工作認真負責。以后,他將住持傳與實恒法師,離寺后回南渡一寺廟中,不悉何時圓寂。
④實恒法師:原籍江蘇如皋市。因兒時體弱多病,成長后,父母將其送往佛寺為僧,以求免災免難,多福多壽。原在句容縣寶華山隆昌寺出家,調來報恩寺接任住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圓寂,享壽67歲。
⑤智清法師;原籍江蘇東臺市,I 923年生。原也為句容寶華山隆昌寺知客師。土地改革后,在我地隨實恒法師養豬、種菜、種田,歷經磨難,勞苦功高。他全心全意始終皈依佛祖,從未脫離佛門,參加農業生產達四十年之久。自改革開放后,溧陽市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重振寺廟,苦盡甜來,猶如枯木逢春。報恩寺前任住持早已圓寂,而今僅剩他一人。他現任溧陽市佛教協會會長,報恩寺住持法師,天目湖區及溧城鎮黃家村兩處報恩寺,悉賴其艱苦化緣經營,已具相當規模,功勞卓著。
⑥仁成法師;字性通,俗姓蔣,名洪軍。1976年7月16日出生。原籍江蘇省金壇市羅村三蓬人。95年在上海市華龍古寺依靜忍大師剃度出家,時年十九歲,同年就讀于上海市龍華佛學院。
98年到金壇寶塔禪寺任僧值,同年十月至溧陽報恩禪寺隨智清大和尚參學,99年到江蘇省句容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二零零二年十二月經江蘇溧陽市民族宗教局委任為溧陽報恩禪寺監院。03年接任主持,任溧陽市政協委員,十二屆、十三屆政協委員,07年任溧陽市青年聯合會會員至12年,11年任江蘇省佛協理事常州市佛協副秘書長。
在任報恩寺主持期間為重建做了大量工作,05年在山門外建起了放生池,請了觀音佛像,石烏龜文物請還到寺廟建了龜亭,08年對天王殿進行了維修,廣場全部換成大理石道板,09年對玉佛殿和銅佛殿進行重建,11年四殿堂落成并舉行了泰國佛像的捐贈活動。同時組織舉辦過七品水陸法會,12年準備為已故老和尚智清做十周年法會。12年對山門東廂進行重建,在任期間嘔心瀝血,任勞任怨,四處籌積資金,為我佛門楷模。

3、報恩寺文物:報恩寺迄今為止,曾留下了兩件文物,  一為贔質(俗稱石烏龜),一為石井欄。
①贔質:用作碑座之物。因上面己無碑文,故不知何年何月遺留文物,現移置于天目湖區報恩寺內,今載《重修報恩寺記》。這件石制品也是古代所遺文物,可供游人參觀。
②石井欄:這件井欄石系我市古井欄之冠,有確切的年代記載。它最早置于今溧城西門外的唐代零陵寺(今溧陽賓館處)內。唐代時零陵寺中有一井稱澄觀井乃澄觀法師所掘,此井欄石后稱“唐井欄”。宋代后,此井欄又遷至溧城外黃家村報恩寺前。上世紀90年代初遷往北郊鳳凰公園內,建亭安置。這是我市保存獨一無二、千年以上的唐代文物。井欄石四周刻有記敘:“維(句首語氣詞)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五月甲申,朔十五日戊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通駐)石井欄并石盆,并充供養。”后署“大匠儲卿、郭通”刻石。至清代嘉慶時,溧陽知縣陳鴻壽(曼生)以偈贊日:“此是南
山石,將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各結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不朽年。同沾勝福者,超于彌勒前”。偈雖不刻在井欄上,卻說明一段因緣。此井欄石至今已歷經1190余年,度過了干余年歲月的文物已絕無僅有,無疑是古文物中的長壽者。1957年秋被江蘇省政府列為“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報恩寺吟詠
1、題報恩寺權公方丈  元·仇遠①
金淵(指溧陽)多寶地,此地殊幽深。
一錫(錫仗)得安穩,豈必棲山林。
臨池照佛面,見竹空人心:
江楓千百年,時作海潮音。
①仇遠:(公元1247年-公元1326年),字近仁,一字仁父,號山村民。浙江錢塘(含杭州市)人。元代大德中,起為溧陽州教授。著有《金淵集》(金淵,即瀨水,投金瀨)。《無弦琴譜》。

2、過報恩寺 清·吳嘉稷①
城南一古寺,紅葉落秋田。
佛殿大門鎖,僧房小徑穿。
鵲巢風墜末,馬屎晚生煙。
疇昔論文地,荒涼斷碣邊。
①吳嘉稷:本邑人,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恩貢,官洶城府同知。

3、游天目湖報恩寺  史久恒①
一、玉佛殿
玉佛慧眼超凡人,笑容滿臉貴賓迎。
神州巨變江山赤,幾多教徒獻虔誠。
二、五百尊羅漢浮雕
東面長廊別傳神,詳載羅漢五百尊。
姓名性格迥有異,佛門子弟傳后昆。
①史久恒:(公元1925年-    )現代人,本市埭頭鎮余家壩村人。埭頭中學教師。退休后,仍諷詠不輟。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初稿

main-back